大家好,陕西安康以前有老虎吗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陕西为什么不打老虎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陕西安康以前有老虎吗和陕西为什么不打老虎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李自成山海关兵败后,为什么不退回老家陕西拒守西安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李自成的农民军攻进北京城,也就是这一天,明朝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一时之间,闯王李自成的大顺军占据了整个北京城。
经过多方与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协商未果,招降不成,李自成便亲率大顺军队,压向山海关,这年的四月二十一日,大顺军与吴三桂部在山海关附近一片石展开大战,双方厮杀的难解难分,仗打到第二天,吴三桂部已经渐趋不支,这时候,大顺军的身后,突然出现了头戴红顶子的满清军队,几乎是一个照面,就冲垮了大顺军的阵脚,吴三桂部与满清军队携手,强力击溃了李自成的大顺军队,等大顺军队一路奔回北京城,人马折了大半,此时正是四月二十六日。
那么,我们回答题主提出的问题;“李自成山海关兵败,退回北京。又仓皇一路南逃,为什么不往西退回老家陕西,拒守西安?”
首先,李自成及其麾下征讨吴三桂的大顺军队的确被满清军队与吴三桂的军兵所重创,仓惶回到北京城之后,也真是不走寻常步数了。
闯王李自成一回到北京城,先诏令杀了吴三桂一家大小老少34人,之后,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又在紫禁城正式的登基坐殿称帝,此前,闯王李自成本来在西安已经称大顺皇帝,可能觉得崇祯皇帝这紫禁城更有权威性和特殊意义吧。
称帝后次日,就火焚皇宫,然后退出了北京城。
但是,在此子由要郑重提醒题主,闯王李自成退出北京城之后,军队的战略指向就是陕西西安,而且,在山西与河南的全部大顺军队也渐次撤退,只是留下一些军兵和大顺官员驻守一些重要的是城市和隘口。
潮水一般的大顺军队一直到了这年的7月,才渡过黄河,到达了西安。
所以,请题主放宽心,当时闯王李自成与您一样,临难思家乡,确实把自己的军队收缩、撤退到了陕西,进了西安。
可欧陆平台是,问题到此还是没办法解决,崇祯皇帝的死难,虽然标志着明朝的灭亡,可是,放眼中原之地,山西、河南等地的大顺军势力尚且依旧影响力不小,这样的情形之下,基本已经彻底投降了清军的吴三桂与满清军队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开始死死咬住闯王李自成的大顺军队不放,没等到年底,就把大顺军在山西的势力基本肃清,然后,清军与吴三桂等人开始调集兵力,向陕西压了过去。
当时的清军兵分两路;一路的统帅是清朝廷的亲王阿奇格,另一路统帅则是豫亲王多铎。
阿奇格的大军中搭配着吴三桂与尚可喜率领的军兵,多铎的队伍当中更有着孔友德、耿仲明等部的协助。
于是,清军以这样的阵势,直接出河南地界,攻击陕西的军事重镇潼关。
闯王李自成也未曾怠慢,派出了援军增援潼关。
但是,大顺军的头号大将刘宗敏率部迎敌却首战失利,接着,大顺军大将刘芳亮率军再战,依然不敌。
无奈之下,闯王李自成亲自率骑兵与步兵协同冲击清军大阵,依然大败。
大顺军甚至组织了几百人的敢死队,几番泼了命的去冲击清军阵营,都是铩羽而归。
这个时候,清军站稳了阵脚,后面的红衣大炮也运了上来,大顺军队更是难以应付,苦战13天之后,潼关落于清军之手。
这个时候的军事态势已经由不得闯王李自成犹豫了,两路清军横扫陕西之势已经形成,李自成遂决定退出西安城,经过陕西蓝田,走武关,进入湖北境内的襄阳。
此时在湖北据守的正是明朝将领左良玉,此人原本是闯王李自成的老对手,于是,大顺军队的到来,逼的左良玉让开了这一地区,闯王李自成饮马武昌。
本来,大顺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之下,准备自武昌东走,夺取东南半壁,再图大举。
可是,清军的进兵速度极快,很快的再度咬住大顺军,而且,围追堵截,李自成发挥自己之前的闯劲儿,引军四处游走,忽而湖北、忽而湖南、悠忽江西、再入湖北。
本来,这样飘忽不定的战术是拖不跨大顺军队的,可是,由于闯王李自成的轻敌,其竟然在湖北通城九宫山被山民武装所杀害。
这才是所谓大江大浪行船不在话下,谁曾想在这荒山野岭阴沟之处竟然翻了船,每读书至此,不由得掩卷长叹。
综上所述;闯王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之后,发现了大顺军队人数虽然居多,但是,每当与彪悍的满洲骑兵对阵,还是难以抵敌,况且再加上吴三桂等人的关宁铁骑与清军合流。
所以,李自成开始对军队的战线做了战略收缩,先是试图回到陕西,以此徐图恢复,可是,每一步军事部署都在清军的迅速冲击之下被粉碎,以至于身死于无名之辈手里,岂人谋也,亦天意乎?
直面历史,继往开来,子由愿与读者诸君结成默契,共勉同行,恳请关注兄弟之头条号,如有不同看法或争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和指正。
为什么吃过人的老虎一定要杀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两个案例。
案例一:2016年7月23日,发生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里的老虎伤人事件,造成一死一伤。事情的经过大致为一名年轻女子未遵守园区关于猛兽区严禁下车的规定,并对园区管理员和其他游客的警示置若罔闻,在擅自下车后被老虎攻击,该女子的母亲见状赶紧下车去营救,完全把严禁下车的规定抛之脑后。这起事件造成了该名年轻女子下巴、前胸等多处损坏严重生命垂危,而她的母亲也被送命,在解救她们的过程中,园区开枪打死了这只老虎(东北虎)。
案例二:2017年1月29日(大年初二),发生在宁波雅戈尔动物园的老虎咬人事件,一名男子未购票想通过翻越动物园外面的围墙进入园内,不料失手掉进了虎园被老虎咬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在解救这名男子的过程中,园方打死了咬人的老虎。
从这两个案例来看,都是典型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自己的无知害了自己,也害了至亲。
而题主认为的“吃过人的老虎一定要杀死”的想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这个我们需要综合分析,这就变成了老虎为什么要吃人和为什么要杀死吃过人的老虎这两个问题了。
1、老虎为什么要吃人?
并非是像有说的人肉好吃老虎吃了会上瘾那样,而是对于老虎而言,人也是“动物”,因此人也是老虎猎食的对象之一,这是肉食动物的本能。
只不过人类是属于高级动物,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借助工具以达到趋利避害或抵御危险的目的,使自己的生存环境更安全,而且这种安全系数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提高。
但是在现代这种安全系数要比古代高一万倍的情况下,老虎之所以还会伤人,一方面说明老虎的生存环境变了,由于人类的不断“扩张”,老虎失去了领地,老虎只能出于本能的伤人,另一方面是“不作死就不会死”,那些无视规则的人,与其说是老虎伤人事件倒不如说是由于游客不遵守规则才落入虎口的。
2、为什么要杀死吃过人的老虎?
无论是《水浒传》里景阳冈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还是曾经在尼泊尔和印度两国间流窜并一共吃掉了436人的雌性孟加拉虎(查姆帕瓦特的食人虎),古往今来,老虎一直都是凶狠的代名词,因此只要是人看见了老虎,要么是避而远之,要么是众人合力将其打死,以免再次出没害人。
然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而且人与自然本应该和谐发展,这些“以恶制恶”的错误思想应该摒弃,毕竟人命固然关天,但虎命或其他动物的命也十分宝贵。
原创内容,仅供交流、学习,欢迎关注、点评!
陕西在近代为何能走出如此多的军事将领
近代,烽火起狼烟,陕西也是将星闪耀的地方,8年抗战打出了陕西人的气势,抗日主力摇篮黄埔军校除了第一期校长为蒋介石外,第二期,第三期校长均为陕西人,国军五大主力有三个人都是陕西人。八年抗战,正所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蒋介石曾对人夸奖说:“陕人是龙不是虫。”
关麟征,陕西户县人,原名关志道,黄埔军校一期毕业,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黄埔军校第二任校长,千里驹师的首任师长,抗日名将,血战台儿庄,重创日寇,人称“关铁拳”。
胡琏,陕西华县人,字伯玉,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国军五大主力之一,18军军长,12兵团司令,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抗日名将。淞沪会战、枣宜会战、重创日寇,人称“金门王”
张耀明,陕西临潼人,陆军中将,关麟征嫡系,黄埔军校四期毕业,52军军长,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国军南京首都卫戍总司令,抗日名将,台儿庄、徐州会战,重创日军,黄埔军校第三任校长。
张灵甫,陕西长安县人,字钟麟,陆军中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国军五大主力之首74军军长号称“蒋军王牌悍将”抗战八年连年对日血战,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从此留下残疾,被称为“跛腿将军”。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
杜聿明,陕西米脂人,字光亭,陆军中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第五军军长,抗日名将,抗战八年连年对日血战,参加过长城抗战、淞沪抗战。中国远征军悍将,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历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国军装甲兵司令,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刀客出身,陆军二级上将,17路军总指挥、陕西省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民族英雄,因要求抗日而发动“西安事变”,遭蒋介石杀害,小西北军创始人。
孙蔚如,陕西西安人,陆军上将,陕西省主席兼38军长,杨虎城嫡系,抗日名将,抗战八年连年对日血战赴河北、山西等地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保定、忻口、旧关等战役,战功卓著,日本军部的作战报告声称“守备中条山之支那部队虽属杂牌,但其战斗力颇强,不可轻敌”。在抗战期间任第六战区总司令,日本投降时,孙蔚如出任武汉区受降司令,积极负责,解除日军武装20余万人。
赵寿山,陕西户县人,原名赵生龄,孙蔚如嫡系,陆军中将,国军第38军军长,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抗日名将,抗日战争爆发后,赵任陆军第十七师师长,率部万余人,由三原誓师,到河北石家庄以东待命。8月下旬抵保定。9月20日,日军向保定地区发动进攻,赵身先士卒抗击来犯之敌,继之安全转移。10月下旬,日军又向娘子关进犯,第十七师参加阻击,在井陉雪花山、乏驴岭一带与日军血战13昼夜,赵亲率一个团袭击敌后,直捣井陉南关和火车站,与日军白刃血战,迫使日寇逃窜,三十八军作为河防军之一,坚守中条山,固守黄河铁桥南端邙山头桥头堡阵地两年多,一直坚持抗战,人称“中条铁柱”
刘玉章,陕西兴平人,字鳞生,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国军五十军军长,陆军副总司令,被号称国军悍将“光头将军”,抗日名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到越南接受日本投降,
董钊,陕西长安县人,字介生,陆军中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陕西省主席,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国军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抗日名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台儿庄战役时,董率部奉命在山东郯城地区,阻击由青岛登陆西进之敌。与日寇坂垣师团山田联队遭遇。全师官兵英勇杀敌,打退山田联队,缴获大量战利品。1945年初,董钊升任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马师恭,陕西绥德人,字子敬,陆军中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国军伞兵司令部司令,抗日名将,在他建议下,以江南湘、桂、宁战场为目标,用短期成功训练伞兵部队空降广东罗定南江口、湖南衡阳台元寺以及广西丹竹机场,在对日作战中,均取得辉煌战绩,荣获嘉勉。
仵德厚,陕西三原人,陆军少将,国军三十军二十七师师长抗日名将,血战台儿庄敢死队长。台儿庄大捷后,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亲自来到台儿庄城外,为仵德厚授予金质"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宝鼎二等勋章。
王劲哉,陕西渭南人,陆军中将,国军中央陆军128师师长号称“王老虎”民族英雄,抗日名将,西北军骁将,"西安事变"的主要参与人,逮捕山东王韩复榘的执行人,鄂中六年抗战的旗帜、领袖,参与国军抗日战役最多、战功最卓著的抗日名将之一,台儿庄大战,王劲哉得到了一枚特别颁授的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大勋章。
何文鼎,陕西周至人,字靖周,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陆军中将,国军第七兵团副司令,号称“抗日义勇军”。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任西安警备司令。1938年任陕西抗日义勇军司令。率部进晋南芮城抗日与日军川东守备队对峙多次击败日寇。1940年,何部开赴内蒙伊克昭盟桃力民一带,坚守数年,寸土未失,在黄河后套西山咀抗敌有功,于1943年升任陆军第六十七军军长。
孔从洲,陕西西安人,毛主席亲家,杨虎城嫡系,陆军中将,国军陆军第三十八军中将副军长,抗日名将,抗日战争爆发时,孔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警备第二旅旅长,率部在超邑一带固守河防,夺取河道要镇大庆关。6月渡黄河,8月与日军血战永济8昼夜,歼敌千余人。1938年,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独立第四十六旅,孔任旅长,隶属第三十八军,参加了中条山保卫战,经历张村、“三二九”、“六六”、“四一七”等战役,其所在集团军共歼日寇两万余人。
马励武,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陆军中将,抗日战争期间任新编第三十四师师长,29军军长,抗日名将,日寇酒井旅团,从北京西山向进攻。战斗开始时,马励武率领的第10旅第20团在东大岭山峪里阻击,即遭到日寇机枪火力的封锁,以致伤亡殆尽。日军分两路进攻湖北枣阳、随县,两地一度失守。中国军队组织兵力,在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反攻,收回失地,并予敌以重创;马励武部参加此战,在桐柏山区阻击日军。
魏炳文,陕西长安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陆军少将,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十六军副军长,抗日名将,与日寇在多地鏖战,战后任国民党第18绥靖区副司令官。
高吉人,陕西靖边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陆军中将,国军第5军军长,抗日名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政部第一装甲兵团补充营营长,陆军第二00师一一五二团上校团长,新编第十一军第五九八团团长。1940年冬任第二00师少将副师长,1942年5月升任第二00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抗战、武汉会战、随枣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昆仑关战役和远征印缅抗战。
邓含光,陕西咸阳人,陆军少将,抗日名将。抗日战争开始,邓任第二十八师招募处处长。1937年冬,驻守潼关、黄河一带。1938年春,开赴台儿庄,防守东部北老沟一线。台儿庄战役以后,随部转移苏北、苏东。同年秋,开赴汉口,住房信阳,参加罗山战役。
马继武,陕西彬县人,陆军中将,抗日战争期间,马在河南周家口一带抗击日寇。一次,部队受到日军三面包围,顽强抵抗,宁死不屈,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带头跳入黄河。当时,国人以为马壮烈殉国。然而,他跳入黄河后,与一班人与波浪搏斗,重返河岸,又与敌人战斗,一度成为传奇式人物。他曾身负重伤,回西安在广仁医院治疗。治愈后,他别离妻子,重上杀敌前线。
高桂滋,陕西定边人,陆军中将,国军陆军84师师长,抗日战争期间,高桂滋部队中,除少数河北、山西籍人士外,大部都是陕西籍的子弟兵。第十七军还是“西安事变”前唯一一支与日军交战的陕军。其所部与日寇作战,英勇顽强,不惜牺牲,功绩卓著。
王竣,陕西蒲城人,陆军中将,国军第80军新27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王竣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率部参加抗击日寇。11040年11月,王竣率领新编二十七师,经漯河、渭河出潼关,渡黄河,进入山西中条山抗击前线,师部驻平陆县东北的黄家庄,坚守中条山六个月,与日寇激战数十次,给敌以重大杀伤,壮烈殉国。
梁希贤,陕西铜川人,黄埔军校五期毕业,陆军少将,国军第80军新27师副师长,1941年在晋南中条山区与10万日本华北方面军的血战中,5月9日,在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壮烈殉国后,率余部继续坚持台寨村阵地,官兵伤亡殆尽,梁希贤跳黄河自杀,慷慨殉国。
庞泰峰,陕西西安人,陆军少将,抗日战争中,忻口、太原会战中奉令于河北宁晋阻敌。1937年10月12日,任原国民党陆军第63军91师22旅少将副旅长的庞泰峰与敌肉搏时负伤自戕殉国。
吴国樟,陕西延安人,陆军中将,1937年与日军在浙江湖州激战三日,作战殉职。
张少舫,陕西咸阳人,陆军少将,1943年在山东与日军作战多处负伤,殉职
马志超,陕西华阴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陆军少将国军新编三十四师师长,抗日名将,抗战期间任国民党新编三十四师师长。1943年到皖南任"敌后忠义救国军"总指挥。
柳彦彪,陕西合阳人,字子俊,陆军少将,国军98军副军长兼石家庄城防司令,抗日名将,七七事变后,与武士敏率部开赴华北前线,参加保定战役和娘子关战役,曾一度担任石家庄城防司令、豫北师管区司令,转战于滹沱河、晋西和豫北等地,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
张坤生,陕西三原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陆军少将,国军第一军副军长抗日名将。
王廷柱,陕西洛南人,陆军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战初期,先后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大队长、一八五师五四五旅副旅长兼109团上校团长、武汉警备团少将团长、武汉警备旅少将旅长。国军新编第八军军长。
邓毓玫,陕西咸阳人,字含光,陆军中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国军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日名将,抗战开始,先后参加徐州会战、忻口会战和罗山战役。
史仲鱼,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杨虎城系,陆军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史仲鱼任陕西省关中野战工事工程处处长,陕西省军管区司令部少将副司令。负责修筑陕西野战工事,以御日寇入侵。
刘鸿勋,陕西城固人,陆军少将,国军第一九六师副师长,抗日战争开始的1938年12月,刘任第一九六师副师长,率部驻守潼关黄河沿岸,阻击日寇偷渡。1940年,率第一九六师驻守河南灵宝等地,多次击退日寇进犯。
刘孟廉,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五期毕业,陆军少将,抗日战争期间任国军7军军长,抗日名将。
陕西安康以前有老虎吗
陕西安康以前有老虎,听人说有老虎曾吃人,但是现在都有保护区防护栏很安全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